book 

寫作有許多明顯的好處,卻幾乎沒有明顯的壞處。

人性中,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人們的行為往往是取決於習慣。我們常聽到有人起誓說,今後要做什麼或不做什麼,但結果還是按照他原先的習慣行事。可見習慣十分頑固,不過也可以改變,同時也能培養。練習高聲說話,可以使聲音變得宏亮;經常忍受寒熱,人可以變得有耐心等等。

而要改變習慣的重要途徑,不外乎教育與訓練,而教育其實就是一種早期的習慣。你在生活中體認一套由約定成俗架構的領域,並且在學校學習一連串存在著跟場所無關,卻具有意義的東西。

其累積便是現在的你(becoming),與無法規避、如影隨形的焦慮。

『時刻得為問題求解。』

我們被要求替詰問解釋與回答時,都必須留下辯證的軌跡,期間深藏不露且錯綜複雜的思維通道,密布在你的小學作業簿上、聯考考卷、情書、收支簿、插畫、行走的動線。

你的大腦自動為它們進行最粗糙的整理,各種訊息快速地被裝訂,有的被扔進焚化爐,有的被統合成冊置於書架。這樣的過程當然謬誤百出,一些無意義的資訊偶爾還能從書架上掉落下來砸到你頭上,因此我們必須重新整理,重新為腦袋中雜亂無章的訊息求解。

這份工作乘載了我們的生命,寫作的好處便是為問題求解。解的過程、解的答案、解的技巧、解出問題的錯誤,寫作是人類生命投資報酬力最穩當的生意,它無法買在最高點、賣在最低點,卻可能是唯一能穩健成長的行當。

寫作的本質是「想」。做之前的想,一瞬間未詳加決定而依靠直覺的過程也是種「想」,是能預見的自我前後接續與圓滿。

試圖瞭解被賦予的定式,使場所精神與西歐文明的果實不成為濫觴,而能令你由稍遠的距離目測它們、目測自己的生活、目測自己、目測自己的自己是怎麼在想。

生而為人。


◎寫作對思考的好處:

●對思維的備忘:

有些想法若不寫下來,那就遺失了。

人隨著年齡增長,接觸、吸收與需要的知識愈來愈多,同時代表我們不求甚解與面對的困難將倍增。我們的工作記憶與時間是稀缺的、感官認知是薄弱的,一份耳聰目明的年輕腦袋也無法同時應付社會化的總總考驗。

如果考試只是在燭台下作業,那面對考驗,人類的思考便是在黑暗中提燈行走,一步一驅燈光微暗,前方初明,後方卻又遁入太虛。燈火渺渺,顧此失彼,因此道途坎坷,一旦出現分支,我們走遠了,就很難回到岔開的起點。我們是如此努力地試圖走出很遠,同時又怕忘記已取得的進展與所得,結果意識的微光就在一方隅內打轉,始終無法往前走得更遠。

而將思維過程紀錄與保存,則給了我們回溯自己思維軌跡的可能。一位重要哲人的瑰寶不在頒布於世的大典,而是行走坐臥遍布的瑣碎草稿,好的想法往往不經意地留在餐桌的紙巾上。

面對問題時,我們總是需要想出主要的、關鍵的思考方向,若沒有累積或筆記,就只能一個個展開思考。結果展開一個,卻忘記其他。如果將之條目羅列,記錄在紙上,就算一時尚無時間處理,也能在往後按關鍵所驥,方便回頭思考。猶如在每個分岔點,丟下螢光棒,某種程度寫作與筆記起到備忘的作用。

 

●對思維的緩存:

我們記憶有限,思考問題時往往只能抱持幾個重要核心概念,受到大腦生理的限制,我們的思想無法逾越認知,只能在充分意識下的有限範圍打轉,思維走不太遠,同時創造受到固制,一心多用非常人能為。

因此缺乏紀錄工具,對人類文明與個人都是災難性的問題,不妨設想數學家沒有紙筆,數學的發展將遭受多大的阻礙。也許牛頓能夠在大腦構思物理的重要關節,但是無法在沒有紙筆緩存思維的中間步驟時,完整證明力的三大定律。

紙筆是人類理性之光能走得更遠的的條件,寫作往往是前半部還是你所簡記的,後半則是在作文時紛紛冒出來的。人類的理性在於腦額葉的發展,但其相較腦部整體的軌跡,其仍是相當年輕的,這也是為什麼輔助腦額葉的外在工具變得無法缺乏。

 

●對自己的自己:

你可能不喜歡獨處,也不習慣深思熟慮。 請試圖自省,因為你是自己最佳的伴侶,自問自答,傾聽自己。

當你將真正付諸實踐的部分,跟內在想法和觀念相比時,內省能力也許會使你感到些許不滿足, 或者,內省能力也許會傾向比較實際的事情,例如今天的活動、稍後預定的談話等。這股內在聲音終其一生將與你常相左右。

在書寫時,你不斷觀察自筆端流出的信息,一行文字被寫下來後,你就不必再將其費力地保持在大腦的臨時記憶裡。因為這行黑底白字會主動透過視覺提醒你它的存在,於是你就可以空出精力用於反思自己的觀點,才能進行批判、擴大並嘗試其他觀點。

如果不用紙筆、不靠寫作,僅用大腦,我們是很難在思考一個問題的同時對自己進行反思。

 

●對別人的交流:

思維總有盲點,以有涯逐無涯,無盡矣。盲點之所以為盲點就是自己很難察覺,縱使我們用了很長時間鍛鍊思維的客觀與清晰,但總是不斷發現自己的思維仍不時陷入某個盲區。思想是天空中的鳥,在語言的籠裡,也許會展翼,卻不會飛翔。

當人對思維的特點瞭解愈多,就愈能認識到與人討論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情,每個人的盲點天差地遠,你的盲點能夠由別人那裏得到補充。人的肉體堵塞憋燜還有藥劑疏通,而要疏通思維與精神上的鬱悶,就只能依靠交流了。

對話能夠使人擺脫盲區,避免胡思亂想而進入理性的思考,當你與朋友經過一番平心靜氣的討論,你的理智會變得清朗細緻,你的思想井然有序,你終於變得比以往更加聰明。

這是因為與人交流,做一個小時的促膝長談可以比一整天的沉思默想更能給人智慧。而且他人的忠告是使人心靈健全的最好良藥。他人的忠告與自我告誡不同,自我告誡不過是奉承者的建議,因為對一個人最能奉承者就是他自己

只要想想一個人一生中有多少事情是不可能親自去做的,就可以知道與人交流能夠得到多少益處。所以,寫下來與人交流,其重要價值就在於此。

除了盲點,我們對於自己知識體系的缺口一般很難覺知,如果自己的思考因為對某個重要知識的無知,犯了嚴重錯誤,一般自己是難以自省的。如果你不知道一個東西,最大的可能是你也不知道你不知道它。把自己的思考寫出來讓別人發現漏洞,則對自己善莫大焉。

 

●從無意中思考:

在沒有付諸行動時,思想在腦海中的存在往往模糊、抽象,甚至是一閃而過的圖像。然而,如果需要寫出來,甚至需要寫出來給別人看和別人交流,就必須使用文字符號。

文字符號有自己一套系統。我們對事物的認知,建立於抽象概念,透過賦予一套象徵規則,形成文字、詞語、句子、文章,用以表達看法,轉譯大腦中模糊的感覺。其運作方式決定事物的性質與差異,形式因此對人的思想和行動都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在極不相同的實體或符號中抓住自然的統一或協調性,因此也能夠發現從來沒有發現過的東西。

亦如資訊語言的語意網路、建築設計的製圖規則。同一個概念,在大腦中模糊的感覺,透過不同的運作方式,明確表達成某個特定的詞語,是很不一樣的。

你會因為用了某個特定的詞語而想到另一個詞語,你寫者寫著就會發現一些詞語就像本身有靈性般,將其他詞語都帶出來。有時候,這種效應會導致書寫變成一場文字遊戲,但好的一面有時候也益於拓寬或啟發思維。

 

●抱持躍躍欲試:

寫作能使你受新觀念吸引。

觀念即是概念,足以解釋大多數事件。當你從複雜的表面下找到足以解釋事情為何演變成這樣的簡單概念時,會十分高興。

寫作事實在尋找事物的關連性,因此,如果看似風馬牛不相干的事物、發想,因為模糊的關連串在一起時,便很容易引起興趣。

觀念即是對熟悉的問題抱持一種新的看法。

寫作有機會令你陶醉於扭轉原本熟知的世界,好讓我們以奇怪但具啟發性的角度看待世界。 不論是意味深遠、新奇、一清二楚,或者矛盾怪異。

寫作擁有讓事情「復活」的快感,無論思維能力、完畢時的成就,或多或少,被你找出需要連根拔除的事物,連根拔除後,會恢復原有的光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