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布  

一、作者以及本書背景介紹:

作者:

勒·柯比意(法文:Le Corbusier,1887年10月6日-1965年8月27日,又譯科比意,原名Charles-Édouard Jeanneret-Gris)。法國建築師、都市計畫家、作家、畫家,是20世紀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是現代建築運動的激進分子和主將,被稱為「現代建築的旗手」。他和瓦爾特·格羅皮烏斯、密斯·凡·德羅並稱為現代建築派或國際形式建築派的主要代表。

本書背景:

「邁向建築」是20世紀最重要的建築論述,柯布主張建築不應該沉溺於各種無意義的樣式之中,也不應該再模仿已經失去真實生活意義的古代模型。柯布以滿腔熱血的情懷希望回到真正的建築源頭,因其中的根本原則經常被遺忘或忽略。

建築師應透過造型的處理,所實現的某種秩序,代表著其精神的純粹創造;基於這些造型,建築將深深地觸發了我們的感受,激起造型藝術的情感;經由所創造的整體關係,喚醒了我們內心的迴響,賦予我們一套能與宇宙相契合的標準,決定了我們精神上及心靈上各式各樣的活動;使得我們得以感受到美的存在。

 

二、本篇文章架構:

a 

  (國際聯盟大廈競圖 1930年 日內瓦 由湖面向辦公翼廊的視角)

《第三版序言 - 溫度》

柯布開篇以1924年於「邁向建築」的第二版序言,闡述建築所承擔的問題不在古典宮殿,而在平常人的住家,解決住家需求才是當代重點。

後接續一次大戰後的時光精神,說明新成立的日內瓦國際聯盟為一躲藏在未來營地的新精神表徵,並以「國際聯盟宮殿」的計畫書內容,如強調具有效率、確實、迅速的辦公室空間,佐證新精神的萌芽與建築目標的確不再是宮殿而是行政作業。

但同時質疑計畫書的「宮殿」標題的曖昧性,如同在表與質間做曖昧拉扯。為了回應這種曖昧,柯布將先前於新精神雜誌與第二版序言中的內容,進行立場的反駁。

認為這個時代(1930),研究一般住家,事實上衍伸為一切建築───都應考量未經挑選的人,必須探討人的基本問題,人的尺度,需求、機能、情感類型,所以應該接納新技術、抦棄浮華。

建築是藉由設計提供服務,當我們利用這個觀點創造宮殿時,便是以一幢住家=一座宮殿來安排。所以當柯布接收到如此明確的計畫書時,宮殿的設計便是在內部的每個器官、在整體中適當安排令人感動的關係,即具上述目的「的行政大樓」。

立場與觀點澄清後,柯布並沒有詳述其新穎的設計內容,而是批判當時的學院派。描述群起動員的指責,令其感到萌芽的新精神徵兆,並不如預期般深入四處。

如「世界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麼進步」(頁10)、「受機器與工業改革的時代已經拉開幕簾,與過去的用途、方法與工作將永遠斷絕;在我們眼前出現的無限未來以急於朝向未來的整個世界。國際聯盟反倒是想回到幕簾之後。」(頁11)

到此,柯布用競圖的得標者、建築師、巴黎大學的建造者、藝術學院的主席者內諾先生(M. Nenot)的勝出宣言,扣會此序的標題『溫度』,意即此競圖表達了時代水溫,宣言式的邁向建築讀本所欲倡導改革之事,仍合乎時宜。

 

三、寫作重點:

柯布於此競圖案的失利,剖析新精神傳播的急迫性與當代建築思潮的新舊碰撞,表達其過去於新精神雜誌、邁向建築等著書裡的宣言有其不容置疑的觀點,點評當時建築與建築師的謬誤,是受限於其狹窄且未認清新時代的種種特徵。

事實上,柯布的這篇序言已經完整說明其於邁向建築一書的精華,即「建築是居住的機器」所表達的內裡、需求、基礎解決思想。

建築理論若能落實設計並清晰可見,便將有強大的衝擊力。柯布的「國際聯盟宮殿」提案,擁有非常明顯的現代辦公大樓特性,此在當時(1930)確實是首開先河。其準確落實了柯布認為建築平面係是一切事物的原動力,因其建築的立面實為問題與需求,被如何反映到平面後的表現。

如此基於合乎邏輯並經過分析和研究的成果,是建立於好好把握問題,並經過試驗之後確立。

柯布認為建築最後是服務一般人,未經挑選,自然得退回到嚴謹的根本去探討建築設計的法則,於是乎從這裡觀察到深深影響至現代的抽象建築設計方法。

現在回到此書目的,也就是當建築仍在垂死時代中無法令人忍受的破舊觀念限制下,該如何談論建築這件事。

柯布選擇嘲諷,但這次與單純嘲諷不同,嘲諷多在言詞的表現,卻萬萬沒有實體產出那樣的具批判性。

「國際聯盟宮殿」給了柯布一個將學院派從厚厚華麗外衣脫下的實際機會。

競圖勝利者內諾先生(M. Nenot)的勝利宣言:

「我為藝術而感到高興:法國的設計案的目標在於擊敗未開化的野蠻。我們所謂的野蠻是指近年來在東歐與北歐日益猖狂的一些建築......否定了最輝煌的歷史時代(或期待),藐視眾所公認的好品味。如今野蠻以屈居下風,天下太平。」(頁19)

柯布的回應很簡單,一切在於普羅建築師的無知,意即內諾先生才是困乏於時空牢籠中的野蠻人。

內諾先生給予了柯布證明宣言的機會,補充了理論於現實世界合宜的急迫性,使描繪更清楚。使厚實的外衣被狠狠刺穿,然後吸引人關注柯布的想法,帶動現代主義建築的成功。

日內瓦勝利

(得標案:內諾先生的古典宮殿造型)

 

日內瓦失敗 

c  

(落選案:柯布的設計提案)


四、觀點引申:

建築理論本就多方爭鳴,即使到21世紀,古典、現代、後現代、科技、數位等派別也仍基於各自的理由表述,質疑其他的論點。

柯布在那個時代並非唯一的反對聲浪,但能站在時代尖端,並正確選擇真正的變革事物,卻是他人望之不及。能成為主流者並定是深深體會了環境變遷,縱使細微之物也能嗅覺。

他的時代是建築材料工法革命的時代,一個世紀過去,建築的施作方法也尚未變革。所以我認為現代的建築改革角色,多是承襲其衣缽,不斷更深入的探討建築的內裡,但是否有下個柯比意,其回答令人質疑。

此篇文章的重要性,在於提醒我們,建築的討論不能脫離社會,脫離不了歷史,脫離不了時間,也脫離不了具體的場所,尤其是要將主導者的「意向、理念、規劃」,和那些「實施、操作、生活、使用」比較。

同樣的「國際聯盟宮殿」競圖案,便一次最少呈現兩種不同的觀點。而其觀點皆是由社會得來的,利用空間決定社會的建築師並不存在,真正由空間決定的應是群體環境條件衍伸的群落、地方。

當一位建築師如同格列佛般捉弄模型時,其實是由社會在捏造他的設計。

 

我們今天所面臨的,是柯布未見的新開發機制、土地使用機制、都市更新機制,諸多方面因資本的追求而發生重要變化的時期。

柯布當年的宣言啟示著:創造新型社會關係的重擔,建築師具有責任。

但縱有一萬個柯布降臨,這個社會的運作仍難以改變。畢竟柯布本身也承認建築需要服膺於時代的經濟法則,反過來說,服膺於居住機器已演變成兩拚、三拼型態也是一種當然選擇。

這個矛盾使我們見識到柯布的猶豫不決。

創造新型社會關係的重擔與服膺於時代的經濟法則,這兩項選擇、這樣的大條件能成為建築師懶惰的藉口嗎?在一個廣場並不真正等於公民空間的時代,在一個人並不強烈的尋用公眾平面來宣吐自己,也少怨憤大字報的社會裡

建築師認為還能如何重構「公眾」的關係?

我們是否只有責任和能力將廣場與建築設計得更人性化而已?

這一形式邏輯存在著矛盾的陳述,在現實生活裡,很生動、很頑強、很可能,所以我的畢業設計在尋求一個回到公共平面的方法,在市政廳前。

但既然我都認知矛盾了,這還會是辦得到的事情嗎?

難懂難懂。

也許我該認清自己只是個理想主義者,在一個文不對題的專業中尋求改變的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