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當隻猴子嗎?
你當然不想當隻猴子!
只有學會正確地思考才意味著真正進化成人。
人類能有別於世間萬物,在於擁有一個極脆弱卻很有效率的工具 ---「大腦」,要正確利用這個工具,唯一的途徑就是去瞭解它。
可惜與多數人的直覺相反,實際上我們的思維有著各種各樣的缺陷和陷阱,我們解決日常生活的思維方式通常不是最優秀的,而通常最優秀的方式也不會應用在實際生活中。
所以往往一個人能夠在審慎細思後寫出文章,卻無法於短時間內明白口述。
培根的《讀書論》中有句話:
「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通常的翻譯是:「讀書使人深沉,談話使人機敏, 而寫作使人思想精確。」或者「讀書使人有容,討論助人成熟,寫作促人精確。」
城鄉豆芽人同時以此作為開頭銘,除作為部落格目的外,實是用於導正自己。
而在導正之前,我們必須知道為什麼需要導正。
人類的思維是把雙面刃, 因為我們的大腦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捷徑,一方面,捷徑降低了大腦認知的複雜性,有助於迅速做出絕大部分時候都正確的判斷。(直接切保麗龍量體做設計比用珍珠板容易?!)
但另一方面,它也常常導致人們把大部分情況下成立的法則當成了放之四海皆準,可以說,有多少捷徑,人就有多少條謬誤。
人類的情緒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的思考。
比如,如果你憎惡一個人,你往往就會反對他的所有立場。反之,如果你對一個人觀感甚好,你就容易將他的「通常評論」(你好帥) 用在自己身上,也就產生某種傾向,習慣把模糊的人格特質,描述成自己的專屬評論,卻沒有領悟到相同的論述也適用於他人。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常常看不見大猩猩。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2NXygg5tBo)
人類的大腦經過長時間的進化,先天就具備一些特定的「思維定勢」,使得人類能夠在面對進化過程中經常出現的適應性問題時,能夠不假思索的做出迅速的反應。
然而,在現代社會,這類思維定勢已經不適應了,所以人類不可避免的受著各種各樣的偏見的影響,這些偏見有些是有一定適應價值(如事後聰明、馬後炮),而有些則是大腦的認知機制缺陷。
就像腹語特技家看待他的啞巴傀儡。
他可以使它說出「它」要說的話,他看世界,就如同畫家看它的調色盤和一管管材料,任何關係、情緒都能被包裝在內,或者說一切都早已被包裝過。
所以眼見不一定為憑,且就算仔細思考,也會因為過度聚焦散失靈活性,而看不見整體。
國中時我第一次到台北搭乘捷運,在接近淡水終點站時,想像了一個大U字形的軌道,會把往淡水的車瞬間繞成往新店的車,因此停車時便迫不及待的衝出車廂,而沒看到一個事實。
「車是可以兩頭開的。」
這道理好簡單,但淺顯的道理、痕跡、常識,卻太容易被瞬間的反應、受習慣沿襲的經驗、透過類比進行的推論左右,而產生錯誤。如果我們不去控制自己的大腦,甚至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我們可以控制我們的大腦,我們就只能被我們的大腦所控制。
所以你必須理解一個真相,「你的大腦不屬於你,你的大腦屬於你的大腦。」儘管你用它思考,好像它在指導你的行為,但是,你要明白你不應該隸屬於你的大腦,而應該是你擁有你的大腦,並且應該是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腦。
我們的本能與經驗所得都被記錄在密密麻麻的腦額葉中,就連孰悉的末肢反射、肢體語言也會被記錄在脊髓灰質,也正因為我們的身體不斷創造出各種「理所當然」,我們才能適應基礎社會,然而要跳脫基礎,就必須正視人類是個自然界的異類。
在國術的實戰邏輯中,有句話叫「脊為大龍、我當弓。」,在平常練習時,它的說法是「你必須正視脊髓做為你身體發動的一切中樞,由這裡出發,由這裡收尾,念及所動,方能收發自如。」。
淺白點,便是將意識放到平常幾乎不會注意的脊髓上,感受一扭一動間,由骨骼、肌肉帶起的連續動作,體會肉體的「細緻行為」,從而研究人體重心、反射,總結出不由自主地快速動作。
這也是為什麼「認真練習」的詠春拳高手,能尋手便打、遇手則防,背後是上千萬次的褵手練習。
同理,當你意識到你能體會自己「正在控制大腦」時,你便跨越了一大步。我們很少用這種態度去面對自己,因此容易遭到成見左右。
見識上,我們能擁有許多種幫助思維的方法,淺顯的包括讀書、討論與寫作,這三類最傳統的層次,但持之以恆十分困難,尤以我們常受現實影響,而不能多做選擇。不過在最迫切險峻的環境中,人類還有一項僅存的自由---思考。
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有二種解釋:
第一種:我每一天都自我反省三(多)次
第二種:我每一天都以下列三件事來自我反省。
是第一或第二種解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老人家每天都在「反省」,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好像沒有什麼比這個更重要了。
所以學設計是件好事,因為老師們總逼著你去「反省」,以至於能塑造出一個腦袋稍微靈光的「人」。
蘿蔔被拔出來前,還可以判斷是紅非白,但沒有人有辦法判斷你或妳,喜歡的是他還是她。
因此勵志點想,你好像還有些機會選擇要不要樂觀。
現在我們來認識一個淺顯的道理,這裡有個表格。
你 |
自己知道的 |
自己不知道的 |
别人知道的 |
||
别人不知道的 |
對每個人來說,自己身上最隱秘的部分,就是上面表格中畫了陰影的區域。
「自己不知道的、別人也不知道」的自己。
至於它代表著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以你的聰明才智,居然知道了你原本並不知道的,「你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的你自己的存在,這一偉大的真相。
很拗口吧?
簡單講,當你認為一個人見識多廣、口條犀利時,那是因為他們只談論自己瞭解的事物,所以理性的想,你並不需要覺得自己有多笨,那只是還沒認清一些事實而已。
但請記得,這不代表你也一樣優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