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掌握自己前,有四個障礙。
這就是屈從無根據又無價值的權威、社會舊習慣的影響、流傳的偏見或一般的信念,以及人們的驕妄虛誇而帶來的潛在無知。我們的理智總要受到感情、慾望、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灌浸的,非理性因素會通過無數的、有時察覺不到的途徑沾染理智。例如人們往往會因為沒有耐心而抗拒對困難事務的研究;或因順從流俗的意見,而拋棄不常為一般人所相信的事物。
感官的遲鈍性、不稱職和欺騙性經常是人類理智的最大障礙或干擾。
比如人類理智總是去偏袒那些打動感官的事物而不去關注不直接打動感官的事物,雖然後者可能更為重要,而感官是有缺陷的,所以人們必須把握要點和事物本身,不能僅依靠感官的裁決,也就是更洽當的思考密度與施行工具。
可見,人類的實體精神其實是相同的。或者是由於它的成見,或者由於它的狹隘性,或者由於它無休止的運動,或者是由於一種感情的灌注,或者由於感官的無力或者是印象產生的方式,因此無法得到真確的結果。
有此可知,人類不可能跳脫「假象」。而前兩章的敘述,皆是人類試圖提升辨別事物與吸收知識「可靠性」而做的種種努力。
人人都有座無法逃出的圍牆。一座除卻人類諸多努力後,屬於人本身的桎梏。(請記得閱讀《你想當隻猴子嗎? 淺談認知與思考》)
這座圍牆是每個人所特有的,具體的個人由於心理或身體上的特殊構造,以及教育、習慣和其他偶然的原因而形成的偏見或定式。
如果用柏拉圖關於洞穴的假設來加以說明。便是一個從小生活在地窖的孩子,等他長大成人後,讓他到外面去,那麼他一定會有許多奇特和荒謬的幻想。同樣,如果人們的思想、心靈幽居在各自的身心結構和所受教育、所處環境等掘成的洞穴內,也必然會產生許多虛妄和謬誤。
正因為每個人身上都有著使自然之光發生曲折和改變顏色的透鏡。所以,人類的理智必須盡可能「保持平衡和清醒」。
平衡之意不代表禁慾,我們所要做的,不過是在適當時刻令大腦服貼。而適當的時刻,更不言而喻了。
我們不需要經歷也能明白,理性的力量。
當你擁有足夠的知識、工具與理智時,你絕對不會把答案A寫成D,在心儀的人面前露出豬哥相。
好吧......有可能,你會依照直覺選擇把天性裸露出來。但這裡的重點,在於我們的情緒與直覺系統是先於理智的。我們對於事物的思考深度常常不夠,在淺層次思考後,如果我們已經擁有某種情緒與直覺,那麼很少人會繼續深入地思考,而開始著手行動(切概念模)。
這種匆忙的態度往往是失敗的起源。碰壁後,我們才被動地讓事實告訴我們錯在那裡?讓事實替代我們進行的思考和推理,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人的設計作業、工作可以早早定案,看起來輕輕鬆鬆,但他們腦內的活動絕對不少。
我們寄望從失敗中獲得了信息,知道為什麼之前的方向不洽當,這就是一些時候我們總認為要親身經歷才明白的原因。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任何時候我們都只能「做了之後才發現」。
人類最強大的能力就是社會學習。
老生常談:
普通人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聰明人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 ── 《佚名》
社會學習的重點在於從別人跌倒處跳過去,從別人的錯誤學習,往往使人更加超越。如果我們事必躬親,那麼歷史絕對不會進步,我們只會每個人從生下來開始都將別人犯過的錯誤再犯一遍,將別人趟過的泥潭再趟一遍,陽光底下就真的沒有新鮮事了,歷史就真的永遠重複他自己了。
所以遇見有意義的檢討場合時,盡量打起精神吧!
樂觀點想,反正不是你花了時間犯錯啊!
而人類最強的另一個能力,則是歸納和推理。
A few lines of reasoning can change the way we see the world.
(幾行文字的推理,可以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Steven E. Lansburg》
托馬斯‧叟說:「每一代的出生,從效果上看,都相當於野蠻對文明的侵略,我們必須在太遲之前教化他們。」
孟子說: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 也是被嚇到時才說的吧?
我們可以仔細地,理性地思考、權衡各個選擇的利弊,而不僅僅滿足於情緒上的判斷。
假設我們面臨兩個選擇,A和B,我們可以結合別人的經歷(關係、四通發達的連結),利用自己的推理能力 。去分別推斷A或B選項帶來的各種各樣可能的利弊,對於不確定的因素我們可以進一步從別人那裡收集更多的信息來使得判斷更可靠,或者對風險的上下界進行一些評估。
總之,如果我們在大腦中走得越遠,在現實中就走得越穩。 我們在大腦中失敗的次數越多,在現實中失敗的次數就越少。
直到實在無法於事前知道答案(你所面臨的問題是任何前人都沒有探索過的),才必須親自探險。那個時候,我們就不再是重複別人的老路,而是探索者、創新者,因為我們站在了別人的肩膀上。但仍須謹慎,避免將箭倒射智者的理智。
如果你是個認真的乖寶寶,詳細地讀過我前幾篇文章。
你會理解:
1.「社會學習」便是場所抽象精神型的學習。是由互相連結的調和關係中學習的方式,是種大舞台劇式的價值觀,能用於創造、假設、演繹。
2.「歸納和整理」便是西方文明數百年來淬鍊的工具之一,也是影響最大的。是由背景拆解、確認部件的學習方式,是界門綱目科屬種的分層價值觀,利於觀察、歸納、經驗。
「個別」與「關係」。
它組合出我們挖掘自然、觀察、判斷事物的綜合能力,也是現代人類基本、或僅有的思考方式。在我看來,理性與感性不過是人類天賦上對兩種能力的傾向罷了,只是適用抽象意義的感性直覺層面,我們的科學深入的不多。但這不妨礙每個人的發展,一個洽當的工具觀,會使人自覺自己應當走的道路。
我尚未尋找到這條道路,所以利用寫作協助我認清事物。我曾說過「鍵盤會說話」,它的意思已經包含我信任寫作的直覺層面,而文章的推敲架構、邏輯,自然是理性思考的表現。
好了,在我們得知人得思維有著各種定式定向後,讓我們來看看──
留言列表